西段乡扶贫工作因村因户施策 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

□本报记者 唐晓颖本报通讯员 刘敏

 

   5月27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乐陵市西段乡韩油坊村时,屋顶上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村民韩广忠吃过早饭来到自家电表箱旁,看着不断跳动的数字,脸上露出了笑容。“太阳能光伏板是政府免费给安的,发的电卖给国家,我们贫困户每年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韩广忠告诉记者。
    像韩油坊村这样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全乡一共有12个。一个项目平均每天可发电5个小时约150度,每度电以0.98元的价格并入国家电网,每月收益按时打到贫困户账户上。因不占用劳力且见效快,村民们称它为“屋顶上的银行”。

精准识别,找出最需帮助的人

    西段乡有省级贫困村15个,找出真正的贫困户,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该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调度组,下设16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15个省级贫困村及其他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贫困对象甄别中,他们在“衣食住行”识别的基础上,增加了“访”的环节,即先从村干部口中了解贫困户的底细,做到心中有数;随后到贫困户家中,既询问其自身情况,又询问其他贫困户情况;最后随机询问村民,全面掌握情况。
    西段乡党委书记谭在甡详细介绍了贫困户的识别步骤:“制定实施方案、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自愿申请、公开投票表决、入户面访、公示公告、建档立卡……通过精准识别,我们全面摸清贫困底数,全乡共确定了贫困人口1119人。 ”

因村施策,产业扶贫帮到根上
“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只有找到贫困的根源,因村因户施策,才能扶到点上帮到根上。”谭在甡说。确定产业扶贫项目前,他带领干部们走村入户,了解到大部分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单纯推行养殖、种植项目行不通时,决定“对症下药”。
    张元标村种植桑葚有上百年历史,桑葚树有1万多株,年产量60多万公斤。桑葚因不宜储存且附加值低,影响了村民增收。乡里引导该村上马了桑葚烘烤项目,建立了烘烤房,产生的收益分配给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张世严算了笔账:鲜桑葚上市每公斤在3元左右,经过烘烤后的桑葚干每公斤能卖到30元。烘烤房每年可烤桑葚干1.5万公斤,收益9万余元,6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360元。
    木头王村的土地是典型沙土地,适合种植地瓜,村里地瓜年产量60 万公斤,但大面积种植却遭遇了储存难题。乡里为他们确定了地瓜存储窖项目,建设了8个不同储量的地窖,一部分给贫困户免费使用,剩余的对外出租,租金全部发放给贫困户。“地瓜刚下来,每公斤只有1元左右,在地窖上放上几个月,价格就能翻番了。现在我们对木头王村进行了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西段乡乡长范敏说。

打组合拳,扶贫扶志造血富民

    扶贫的关键是扶志,该乡将木头王、张元标村定为电商扶贫村,引导村民将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并组织了4 期电商培训班,对 300名贫困人口进行电商技能培训,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西段乡还将精准扶贫与危房改造、旅游开发等民生改善工程结合,打出一套组合拳:乡政府统筹危房改造,在上级危房补贴基础上,每户增加2000元用于提高房屋质量;村集体出宅基,集中选址、统一设计和建设,贫困户无需花钱便可入住安全稳固的新房。对西赵乡村记忆馆、东赵村民间艺术馆等优势资源进行整体规划、集中开发,重点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游和特色农产品采摘游,做强旅游业,增加百姓收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