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道德模范朱凤华: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怀贵摄影报道

54岁的朱凤华,是陵城区郑家寨镇圣刘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对待亲人,她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她孝敬老人、真爱丈夫、疼爱侄女,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温暖着老人和孩子。正是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让家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孝老:主动赡养爷爷、奶奶

7月22日,记者来到郑家寨镇圣刘村朱凤华的家中,院落中各种农具齐全,摆放整齐,从院子到屋里都特别干净。朱凤华和丈夫王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真挚、朴实、豁达,这是朱凤华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1988年,朱凤华嫁到郑家寨镇圣刘村,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他们两口子就主动挑起赡养爷爷、奶奶的担子。

1994年,爷爷王克仁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朱凤华为老人穿衣、喂饭、换洗衣物,细心伺候了9年,直至2003年王克仁去世。

2014年,叔公公王汝河精神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按照当地习俗,朱凤华没有伺候叔公公的义务。但是,朱凤华从来不这么认为,她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叔叔没有孩子,公公、婆婆年岁大了,我要是不管,良心上过不去。”

由于是精神疾病,叔公公动不动就生气、骂人,不吃不喝。每当这个时候,朱凤华就会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他、顺着他。村民看到朱凤华这样用心,都感叹说“就是亲闺女、儿媳妇也做不到这样啊,有这样的侄媳妇,真是有福呀!”

叔公公王汝河患病的同一年,丈夫的弟弟王路军患肝腹水,朱凤华夫妇带着他去各大医院看病就医,帮着筹集医药费。住院期间,两口子轮流在医院帮着照顾,前后共有6个多月的时间。2015年,王路军去世后,弟媳改嫁去了外地,朱凤华又把侄女当作女儿抚养。

爱幼:将侄女当成自己的孩子养

弟弟王路军去世时,侄女王欣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朱凤华耐心教育、细心关注,侄女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好,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并多次在学校活动中获奖。

目前,22岁的王欣雨已经大专毕业。在实习期间,有了收入,侄女用自己挣的第一笔钱在“母亲节”给大娘朱凤华发了521元的红包。“父亲节”时,给大爷(大伯)王涛买了两件衣服。

朱凤华的儿子王泽永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从军报效祖国,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官,转业之后在镇上工作。

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传承,周末,女儿和儿子经常带着孩子回家看望长辈,每次都不忘给老人们买些可口的食品。

传承:成为村里学习的榜样

同村38岁的媳妇刘玉娟带着两个孩子,每天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为了照顾好家,她放弃了工作。“刚结婚到这个村的时候,就听说朱书记照顾老人的感人事迹,家里老人病倒了,俺理应照顾。”刘玉娟说。

2021年村两委换届,朱凤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也是郑家寨镇唯一的女支书。“这些年,朱凤华的作为让大家佩服,自己的小家庭没有被疾病和各种困难击倒,相信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她也能够领导好。”村民王先生说。

家和万事兴,采访时,朱凤华一再提到这句话。良好的家风对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目前正在开展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要求拆除村里的“断壁残垣”,朱凤华通过走访做工作,20余座无人危房很快全部拆除。

朱凤华积极组织本村志愿者队伍多次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创新开展庭院党课,老党员唱红歌讲党史,让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通过这种简洁、有效、易行的宣讲形式,把党史知识和党的精神送到百姓身边、丰富百姓文化、融进百姓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朱凤华积极响应号召,迅速到岗到位,走家入户摸底排查登记信息,同时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比如口罩如何佩戴、消毒液的搭配比例、酒精使用方法等,充分发挥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力量,在寒风凛冽中,守护着一村的安宁与健康。

朱凤华积极带领村里的妇女同志唱歌、跳舞,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平时,朱凤华深入妇女群众家庭,了解她们的所想所需,给予最温暖的关怀。

朱凤华先后获得德州好人之星、感动德州十大人物、2020年省级文明家庭、2021年全省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