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2022年德州共立经济犯罪案件317起,挽回经济损失3.7亿余元

5月12日,我市召开全市公安机关“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壮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张克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明出席发布会,围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通报2022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取得的重大战果,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德州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经济犯罪活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力保障经济金融秩序,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3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0人,挽回经济损失3.7亿余元,工作成绩稳居全省优秀行列。

严打金融犯罪 防范化解风险

近年来,市公安局对银行卡、洗钱、保险等领域经济犯罪坚持“零容忍”“出重拳”,深入推进 “歼击22”打击行动,对与地下钱庄交织复合的网络赌博、电信诈骗、毒品、走私、虚拟货币、虚假跨境贸易等犯罪开展一体化打击,坚决斩断资金非法外流渠道。年内,全市共立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件37起,抓获52人,成功发起“3.26”非法经营案全国集群战役;共立洗钱犯罪案件7起,抓获8人,涉案金额580余万元。持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严打骗取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等违法犯罪活动,共立案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挽回损失508.3万元,收回不良贷款398.3万元,有效净化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

严打涉众型经济犯罪 守护群众“钱袋子”

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分享经济”“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网络众筹”为幌子的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共立非法集资、传销案件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1人。连续4年部署开展非法集资、传销“零发案”辖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等基层巡防力量,采取登门入户、扫楼清街、走访约谈等方式,主动发现风险隐患,2022年,市公安局协调相关部门关停3家涉众投资风险隐患公司,及时铲除涉众型经济犯罪滋生土壤。连续6年组织拍摄防范非法集资、传销违法犯罪微电影13部,组织在社区、金融机构、公共场所、户外大屏进行常态化防范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识别能力。

严打涉税犯罪,维护税收安全

市公安局不断探索警税协作新模式,推行民警派驻税务机关常态化办公制度,建立“公安+税务”一体化深度合作模式,打造警税协作“升级版”。组织对煤炭、纺织、农业、成品油、互联网等领域虚开骗税犯罪开展专项打击,年内共立涉税案件82起,挽回损失3055万元。2022年,国家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全市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团伙式、跨区域、虚开发票虚增进项骗取留抵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成功破获平原“6.30”骗取留抵退税系列案件,涉及全国19个省份,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为国家追回税款损失400余万元。

严打涉企经济犯罪,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市公安局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将严厉打击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犯罪行为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打击企业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收受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年内,共立涉企经济犯罪案件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人,成功侦办宁津“12.21”特大合同诈骗案件。以“警企共建”、“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进企业“法治体检”风险漏洞排查、法律政策宣讲、重点人员培训等服务保障活动130余次,最大限度预防经济犯罪。

虽然我市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极易影响和危害经济安全。下一步,市公安局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为基点,全面提升打击经济犯罪、服务改革发展、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同时,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侦查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群众识别防范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