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外出的大学生没走 平原“00后”的抗震救灾

□本报记者 王志强 郭庆萍 孙耕

8月5日1点,高振东飞抵大连。8月4日,刚刚结束了在共青团平原县委一个月的实习,他计划在大连游玩5天。

家住平原县龙门街道的他,今年19岁,就读于青岛滨海学院,暑假过后读大二。

一天之后,他就变卦了。

8月6日2点33分,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他坐立不安,决定赶快回到平原。

8月6日3点买机票,当天早上7点就回到了平原,向实习单位共青团平原县委报到,主动要求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是最需要了解掌握的,这些信息都需要排查、统计。

高振东参与到对人员和建筑摸排的工作中,负责情况统计。

高振东是急着往回赶,而在平原县军仓新村进行暑期实践的大学生田嘉琪,则放弃了外出的计划,参与到抗震救灾中。

田嘉琪是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学生,结束暑期实践的她,原计划8月6日一早到北京旅游,但当天凌晨平原发生地震,她选择留在村中,协助村干部统计信息、分发物资。

“想出去旅游的大学生没走,出去旅游的大学生回来了。灾情面前显担当,这帮‘00后’的孩子,长大了,有情怀、能扛事,让我很感动。”共青团平原县委副书记冯圆圆表示。

让她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

——地震发生后,共青团平原县委发出倡议,350余名返乡参与“青鸟计划”的大学生、社区(村)团组织兼职副书记第一时间响应,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参与到物资搬运、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入户排查灾情等志愿服务中,在抗震救灾一线凝聚起青春力量。

——外地来平原研修的大学生也主动加入进来。地震发生后,来自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的13名大学生变身志愿者,参与到摸排受灾情况、整理档案等工作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