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先行官”项目负责人,他把文化“种”进百姓生活——柏杨:乡村文化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本报记者王岳琪本报通讯员王业婷

这3年,无论是在齐河各村的文明实践阵地,还是在各类文化下乡活动现场,抑或是惠民演出的台前幕后,总能看到柏杨的身影。这位刚来齐河时连当地方言都听不懂的杭州青年,现在成了很多乡镇、村庄的常客。

2020年11月,齐河县立足实际,引入“文化先行官”项目,目的是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聘管专业人员、深挖地域文化,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活阵地、群众受益”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半年后,受公司派遣,柏杨从杭州来到齐河,负责“文化先行官”项目的运行。

“初来齐河,各乡镇、村庄都已经有了文化活动场所,但少人问津。问起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大都是唱唱歌跳跳广场舞。”说起起初齐河农村百姓的文化活动,柏杨回忆道。

如何让“文化先行官”在齐河各乡镇打开局面?挖掘各村文化资源、建立文艺队伍是首要任务。“开始各村几乎没有专门的文艺队伍,也没有熟悉情况的联络人,我们只能挨村去跑。”柏杨说,他们白天在村头和村民拉呱,晚上去村内小广场“蹲”广场舞的领队,就这样把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和能人一点点儿“挖”了出来,各村的文艺队伍也慢慢建立起来。

“当时对大部分村民来说,‘文化先行官’是个新鲜词,更多时候是不被接受的。”柏杨回忆,仁里集镇有位村民不光舞跳得好,组织能力也非常强,但其丈夫就是不支持她参加“文化先行官”的演出。柏杨和队友们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甚至把排练搬到了她家门口,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村民丈夫板着的脸终于有了笑模样,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妻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齐河县15个乡镇(街道)全面启动了“文化先行官”项目,建立起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精品“三团三社”180余个,精品培训课程8000课时,服务群众超过60万人次,在全县培育了8000余名基层文艺骨干。

曾为舞蹈演员的柏杨还承担着舞蹈、走秀等课程的培训,他几乎每个月都能把全县的乡镇(街道)跑一个遍。“我们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群众闲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演出和培训就开始了,半夜十一二点才到家是常有的事。”柏杨表示。

“我们做的不只是送文化,更关键的是‘种文化’。”柏杨介绍,“文化先行官”在齐河深耕3年,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培训和节目演出,大家参与热情越来越高。过去村里的文艺“游击队”逐渐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一支支农民业余文化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高水平的原创作品相继诞生。在文化演出中,群众不再只是观众、演员,他们参与策划、导演,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角。

“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地方的群众都需要文化艺术来调剂生活,当我见到一位老大爷用他常年劳作而变得粗糙的手,在灯光下舞着优美的扇子舞时,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基层群众需要我们的到来。尽己所能把文化的种子‘种’进百姓生活,让乡村文化振兴这条路越走越宽,这就是‘文化先行官’存在的意义。”柏杨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