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围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促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春灌正当时“ 活水”润良田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大田喷灌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喷灌近景

智能机井实现刷卡浇地

麦田滴灌设施精准浇灌

潘庄引黄闸开闸引水

□文/图本报记者王岳琪本报通讯员刘静赵海峰司洪恩

流水汩汩,润泽良田。眼下,在齐河大地,春灌工作正在广袤田间有序进行。齐河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3月中旬以来,全县科学谋划,高效调配黄河水资源,全力保障春灌顺利进行,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齐河围绕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机制体制、技术设施创新,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走出一条节水灌溉的绿色转型之路。引

引水蓄水 清淤保畅助农丰收

3月15日,随着韩刘引黄闸闸门的打开,滔滔黄河水奔涌而出,齐河引黄春灌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据了解,今年春灌期间,齐河总计划引调水4470万立方米,除了豆腐窝干渠正在施工,潘庄、韩刘、李家岸3座引黄闸正常引水。为不影响豆腐窝灌区春灌用水,他们增加了韩刘引黄闸的引水量,将黄河水引入豆腐窝灌区。截至3月31日,累计引蓄黄河水2145.6万立方米。

春灌是土地过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为保障引黄春灌工作顺利进行,齐河成立春灌工作专班,专班成员及引黄灌溉管理所工作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对引水路径及配套建筑物全面排查,及时维修养护涵闸;各镇村提前打通田间末级渠系堵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关注天气及农田墒情,精准协调上下游用水。

去年以来,齐河对邓金河、老赵牛河、中心河等10条骨干河道及30条镇级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打通主要引水河道及末级渠系,不断健全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截至目前,邓金河、老赵牛河、晏黄沟等5条骨干河道及24条镇级河道治理工程已经完成,赵牛新河、中心河等3条骨干河道正在施工,2条骨干河道及6条镇级河道治理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

其中,邓金河引调水工程全长9.6千米,改建闸站一体泵站3座,新建涵闸1座,改造涵闸7座,接长22处引水涵管。工程完成后,引水流量达到每秒0.3立方米,排涝流量达到每秒3.28立方米,能够实现“旱可浇,涝可排”。而老赵牛河引调水工程治理范围位于邓金河入老赵牛河河口至甘隅闸,全长12.7千米,工程主要为河道疏浚开挖10.97千米,防汛管理道路新(改)建15.06千米,穿堤管涵12座,新建泵站4座,另外还有一些改建的涵闸11座和信息化工程,可使沿岸20.8万人口、47.9万亩耕地受益。

科学用水 高效配置藏粮于“水”

“黄河水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用得上、用得好,让每一滴水尽可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表示。2023年4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的通知》,齐河豆腐窝灌区入选。

试点落地,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关键。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齐河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水权交易机制等六大机制。通过成本测算及监审,将粮食作物终端水价由0.17元每立方米调整到0.32元每立方米。在水权分配上,制定《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试行)》,将灌区3075万立方米的用水总量按195立方米每亩进行水权分配,确权到户。亩用水超过195立方米的部分,用水户按0.08元每立方米向乡镇(街道)购买水权,并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超出50%以内部分,按1.5倍收费,超出50%以外部分,按2倍收费。

在水价调整上做“加法”,但在用水成本上做“减法”,齐河通过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鼓励群众节约用水。“群众用水价格较以前是提高了,但在水权范围内,每立方米水我们补贴0.13元。群众节约的水量,我们按0.15元每立方米进行奖励,后期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实现降本增效,县财政逐步退出补贴机制。”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引黄灌溉服务中心主任宋秋英说,这样就使同样的水可以灌溉到更多的田,用水少了,用水户负担也就减轻了。

此外,齐河探索政府企业“两手发力”,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灌区建设与管护,豆腐窝灌区引入社会资本900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设施。国有企业、种植大户通过建设高效节水设施,实现省工、省肥、增产;大禹节水集团为豆腐窝灌区提供专业化、物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维管护服务,通过水费收入、超定额累进加价及水权交易收益、财政补贴等收回投资。

建立“水银行”,盘活水资源,让省下的水“流”到有用的地方去,是齐河高效用水的又一举措。去年8月18日,韩刘灌区完成了全省首例农业—工业跨行业水权交易。县水利局委托县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完成灌区62.94万立方米节约水量指标收储工作,并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与城乾建材、元鼎混凝土、金舰工程等13家县内商混企业完成39.51万立方米的水权交易,交易金额25.29万元。“将农业节约水量收储后,交易给有需求的企业,既鼓励了灌溉农业区节水,又能满足工业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工业发展反哺农业。”县水利局农水股股长王荣勇介绍。

智慧节水 科技加持增产增效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进,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齐河投资1.09亿元,实施豆腐窝灌区2023—2025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1.2亿元建设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及配套机井618眼,铺设输水管道201公里;投资8000万元建设8万亩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

在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的麦田里,只见一根根黑色管道均匀排列,从地头延伸到田埂。“这是滴灌系统,地头的粗管子是主管,田埂上的是支管,铺在地里的叫毛管,毛管和毛管之间的间隔是60厘米,毛管上面每30厘米有一个出水孔,每个出水孔出水量每小时1.38升。”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介绍。他走到智能机井房前,掏出磁卡放在刷卡区,只听“刷卡操作成功”的提示音后,田间水泵开始嗡嗡作响,过滤后的水通过主管、支管,分流到密密麻麻的毛管里,一滴一滴渗入小麦根部。

“省水省时,精准可控。”说起滴灌系统的好处,李建国表示,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浇一亩地需要1.5小时,30多亩地就要将近50个小时,而用滴灌系统,30多亩地只需要12个小时,还能根据墒情,精准控制浇水量。目前,齐力新公司已建设固定式喷灌710亩、地埋式渗灌200亩、浅埋式滴灌1500亩、卷盘式喷灌1490亩、中心支轴式喷灌200亩。公司通过规模化经营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亩均节约用水26%,省工93%,作物增产12%,亩均增效300元。

“不光省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也尝到了滴灌系统的甜头。去年西杨村新装了滴灌系统,在种玉米时就派上了大用场。他们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密植方式得以推广,亩均种植数由4500株提高到5500株,平均亩产由1550斤提高到1810斤,增产16.7%。

王荣勇介绍,目前,试点工作分三种模式推进,一是国企齐源集团规模经营的3万亩,新上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二是以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为代表的种植大户规模经营的4万亩,以喷灌为主,管灌为辅;三是农户分散经营的8万亩,以管灌为主,滴灌为辅。

“水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实现‘三省、三提、六变’。”王荣勇说。“三省”即省水省肥省工,据测算,试点工作开展后,与传统方式相比,豆腐窝灌区年节水20%左右,节肥量50%左右,省工时70%以上。“三提”即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提升水利用效率、灌溉保障率及群众节水意识,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每亩地增产1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75提高到0.9,提升群众节水意识、树立水商品理念。“六变”指计量方式由以电折水向水电双控精准计量转变,灌溉方式由“小白龙”管灌向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转变,水价执行由只收取田间灌溉费用向收取骨干和田间灌溉费用转变,管护方式由村和群众自行管护向服务公司专业化管护转变,补贴方式由重点补贴用水大户向按“方”精准补贴所有用水户转变,用水管理由水权分配到村向精准分配到户转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