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底蕴提升生活品质——我市共建幸福德州系列述评之四

    幸福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根本的是人文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充实德州人文精神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丰富德州人文精神底蕴。
    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这一切都为建设幸福德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幸福是为政者关注的重点,推动跨越发展,不仅仅是单纯发展经济、积累财富,最终都是为了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德州,传递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之声——从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成为德州增长中最耀眼的高度。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 《关于建设幸福德州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尽快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和美术馆建设,全市农村文化大院普及率达到100%,50%以上的社区建成文明社区;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和社区向社会开放,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别达到50%和30%以上,全市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以及精神都随经济发展而提升,这就是德州的人文幸福风向标。
    发展没有尽头,德州人的幸福传记也没有句号。一系列关系到德州人切身利益的举措,在《关于建设幸福德州的实施意见》之后路线逐渐清晰。要使建设幸福德州目标一步步走近,全市上下要围绕人的发展、完善、提升、感受来思考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让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富民强市、跨越发展。
    建设幸福德州,我们应该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统筹并进,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本报记者 吕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