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环境是幸福的必需品——我市共建幸福德州系列述评之七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百姓身心健康,并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是增加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前不久,我市在概括幸福德州的基本内涵时,明确提出要“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有舒适感”,并将“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列为建设幸福德州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心。
    一个城市能给人带来的幸福包含哪些?工作机会、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环境、文化娱乐、治安水平……涉及的方面太多太多,但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位列其中。能否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呼吸到清新空气、身边有无令人厌恶的蚊蝇……都取决于身边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搞不好,幸福感从何处来?
    优化生态环境,我市早已行动。 “十一五”初期,德州就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河流COD浓度下降七成,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每年都比往年提高5%,全市低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量占GDP比重也明显提高。至“十一五”末,德州已陆续获得全国城市环境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众多荣誉。
    生态建设是长久之计。应该看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速度与目前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并不占优,比如受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影响,目前我市的节能减排压力仍不容乐观。站在全国、全省的高度看,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很多方面与先进地区也有较大差距,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不断加快脚步。
    今年3月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为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未来五年,德州处于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资源约束加大,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抓好生态就是抓投资环境、抓生产力、抓竞争力。要把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追求绿色的GDP,而不是‘呛鼻子’的GDP。 ”
    因此,改善生态环境要从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高度着眼,用生态理念指导经济发展,以生态建设倒逼产业转型,最终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建成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按照这一理念,市委、市政府在前不久公布的 《关于建设幸福德州的实施意见》中,将改善生态环境细化为四个方面,在提出修复、构建、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了最为符合地方实际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当然,一切工作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落实上。我市在《意见》中提出:到2013年底,全市要累计新增城市绿地4500平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85%,二氧化硫排放比2010年减少5%等。要实现这一系列生态目标,我们必须将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舍得在民生项目上进行投入,必须将环保要求真正作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这样我市的生态环境才能跟得上经济建设的步伐,才能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让群众永享天青水碧、草长莺飞的美景,过上安居乐业、和谐美好的生活。□本报记者 王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