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靠“金点子”引来“钱袋子”

编者按 12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本报记者撰写的通讯《德州靠“金点子”引来“钱袋子”》,反映我市通过创新途径,引资金人才、筑发展高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本报今天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一马平川的德州如今隆起低碳生态新高地:占地63平方公里,规划投资440亿元的“黄河国际生态城”在齐河拔地而起;全球首台直驱式太阳能空调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基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制面世;全国最大的玻璃钢、中央空调产业集群在武城悄然崛起;国家生物行业及产品标准17项在禹城制定推出。

   区位并不靠海沿边,开放未能先行一步,“先天不足”的德州,近年来却释放出惊人的“后发能量”,成为著名的中国太阳城,中国新能源之都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市委书记吴翠云解释说:“发挥地缘优势主动融入首都、省会经济圈,创新手段办法融资融智,优化营商环境融洽人与自然、政府与客商关系,以‘融’聚‘隆’,打造低碳生态发展新高地。 ”

   地处省界边际的德州,是承启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黄金点。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利用与周边经济高地的落差,主动接受辐射,加快融入国家和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这些年来,德州一直在努力。 10月22日,在山东德州融入首都经济圈合作恳谈会上,德州市政府分别与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委合作办、中国节能集团公司等19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投资合同64个,涉及投资总额1100亿元;签订人才支撑计划合作项目24个,引进高级人才45人。

   德州向南依托齐河、禹城、临邑南部三县市,建设济南北部承接转移协作区,推进济德一体化。向北以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为目标,积极对接央企强企,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全面加强资本运营、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尽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向东向西搞好与“蓝黄”两区、“一带两轴”城市的产业协作,强化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联系。

   巧打“地缘经济”牌,德州错位融合成绩斐然。目前,在齐河、禹城、临邑三县市落户的济南企业已近百家。德州150多家企业与京津冀关联企业结成伙伴关系。与央企合作及在谈项目已达69个,到位资金 182.93亿元,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德州。     构筑高地,资金是瓶颈,创新是途径。早在2011年,德州就创办了德州资本交易大会,搭建起实体与资本有效对接的信息平台。目前已举办三届的德州资本交易大会,累计签约金额超1000亿元。

   日前,庆云鼎力集团3项发明专利获农业银行庆云分行2500万元贷款,在德州,受益发明专利贷款的企业不止鼎力集团一个,能够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更有交通银行、恒丰银行等多家。

   “钱袋子”与“金点子”深度融合,让创新活力迸发。前三季度,德州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5家;全市完成重要科技成果117项,新增转化科技成果477项;发明专利申请478件,同比增长18.9%;发明专利授权127件,同比增长32.3%;预计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6亿元,累计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较去年底增长0.8个百分点。据介绍,前不久德州所辖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4个县市区荣获科技进步先进称号。

   为优化营商环境,德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同城办理”,101个部门入驻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336个服务窗口各司其职,实现了所有市本级行政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应进必进”。

   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一律取消。市长杨宜新说,“行政审批不仅要‘瘦身’,也要‘塑形’,坚决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还权于社会、市场和企业,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目前,德州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75项清理至88项,精简幅度68%,市农业局、审计局、体育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和农机局等11个市政府部门机构实现“零审批”,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

□梁希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